【台灣需要有這種態度的立委:我所認識的秀雯】
作者:徐蓓婕(清大社會所碩士班,伴侶盟專員)
真正開始認識秀雯,是從她太太的一句話開始的。
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,進到NGO工作,對於社會運動的想像一片空白,只憑著一股對女性主義的相信,覺得自己應該要做些什麼。在某天的下午,至潔(當時的同事、現在秀雯的太太)把我和另一位同事叫到辦公室沒有人的空間,詢問我們對於加入伴侶盟一起工作的意願,然後她說了一句話:「我覺得從秀雯身上能夠學到真正做社會運動的方法。」對於一個對社會運動想像一片空白的大學畢業生來說,這句話衝擊很大,不斷在腦海裡迴響,然後也激發了我的好奇心,究竟真正做社會運動的方法是什麼呢?
當然不是一開始和秀雯一起工作就立刻能夠得到這個答案。剛加入伴侶盟每個月的例會,彼此都還不熟悉,我努力的想要弄清楚這個運動的目標與價值,還有跟上大家對於運動路線的各種判斷和決策,於是所做的就只是舉手認工作,而這些工作通常都是活動籌備和行政性質的工作,剛開始我覺得我和法律專業的秀雯距離很遙遠,因為自己能力所及的事物實在與法律、政策的擬訂距離差太多了,覺得自己只能默默的跟在前輩後面,撿拾一些瑣碎的小事起來貢獻力量。
不過秀雯不是這麼想的。她同等看重這個運動中的每一個工作,從一篇文章中的一個錯字、文宣的排版、一個註解、一封電子郵件,她往往都用同樣鄭重的口氣,打電話進辦公室說:「...那裡有點問題,可以請妳盡快處理嗎?」對她來說,所有的工作一樣重要,沒有高低之別,所有的伙伴一樣重要,所以平等以待。
一起工作第五年了,引發我當年好奇不已的那個問題「真正做社會運動的方法是什麼?」,我暫時覺得答案應該是「態度」。秀雯面對她所深深厭惡的社會不正義,她用一以貫之的態度看待所有能夠改變這個不正義的方法,她堅定而不輕易動搖,並且總是全力以赴。和她一起工作,永遠不會覺得她是個只會發號司令的上司,因為她永遠做的更多。她會累,但她不怕累,聽到任何好點子時,無論手上有多少累積的工作,她依舊興奮而期待。是這樣一個剛正不阿的人,卻又同時溫暖而親切。
前幾天開完會,正趕往下一個擺攤活動,要離開辦公室前,秀雯說:「要吃飯,不要餓到了,無論如何身體最重要。」我們不只是工作伙伴了,她已經是我生命裡最敬重的人之一,不是因為任何資歷,而是因為她面對社會、面對議題和面對生命的態度。
#愛查某ㄟ歐巴桑
#多元成家前進國會